日本手工作业的形态

上周前往很久没去的三峡博物馆,参观了三楼南展厅的《日本手工作业的形态》。这场作为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馆20周年纪念的巡会展览,其中的90件工艺品涵盖来自日本各地的陶瓷器、染织、金属工艺品、漆器、木竹工艺品、玻璃制品等多个领域。尽管整场展出的作品都制于2004年前后,但看到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世依然延续不断,器物表面细腻莹润,闪闪发亮,造型也充满古朴的趣味,让我也着实涨了一番见识。

进门之后的介绍中附带了日本地图,让参观者能了解这些工艺品的出产地。比如结成绸来自茨城县,江户切子当然是东京都,还有岐阜县的美浓烧,富山县的高冈漆器,以及三重县的铃鹿墨等等。

金兰手香炉,四日市万古烧。

彩绘大盘,四日市万古烧。
这种起源于18世纪三重县的陶器以无釉高温烧制与盛绘彩画的技法而闻名,看上去非常华丽,引人驻足细品。

当然全场最为气派,也是我最爱的展品无疑是这件东京手绘有禅的和服单衣了。

整体色彩明快却不艳丽,素雅中蕴含意趣,旁边附上的织物绘制过程也值得细细研究。

灯具,抽屉和小屏风一字排开。

玉泉墨
取自铃鹿地区山上的松木材料燃烧后的松烟,加入胶液固化后即可成墨,这就是八世纪末三重县铃鹿墨的起源。溶解固化的胶液并进行充分的敖炼后,就可以得到成色浓厚的墨水。

团扇的两旁还摆放有浮世绘的扇面,令人心情激动。
因为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日本浮世绘曾深刻地影响了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这些影响反映在梵高丰富而明快的色彩之中,塞尚朴素的构图,以及莫奈对自然的深刻描绘上。

名为“江户切子”的玻璃制品是整个展厅中最奇特的一角,也是最不符合“日本”传统手工印象的作品。
如此鲜明的色彩与繁复的花样,仿佛是来自俄罗斯的酒杯,却被摆错了地方。

这枚竹制便当盒的内里上了红色的漆,在朴素中增加了明艳的感觉,而器物整体通透圆润。

以及这些精巧漂亮的几何贴面——

虫笼

点心笼

铁制的茶壶

铁制的桌垫,造型典雅大方。

容易被误认为是口杯的雀口向付(小菜碟)
这一组来自冈山县备前市的伊部,是日本最古老陶器之一的“备前烧”。

沓钵。

提手向付(小菜碟)

四角碟
这一组是来自茨城县的笠间烧,使用笠间地区含铁较多的泥土烧成后,便呈现出红黑色,有一种拙朴的风情。

盘底带着“藕纹”的小菜碟
20181127_jp_023.jpg
酱油壶
20181127_jp_024.jpg

这组别具一格的青花瓷,是来自佐贺县的伊万里·有田烧。

麦秸茶壶,京都的京烧·清水烧,茶壶的釉面有漂亮的裂纹,与中国汝瓷的“开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蓝色志野酒壶,酒盅。
这是来自岐阜县的美浓烧,陶艺家选用志野釉料,打造出收缩后被称为“梅花皮”的独特纹路。不过我看到这个却产生了一种生理上的不适感,难道说是……密恐症?!

花瓣小钵,荻烧。

织部花椒碟,美浓烧。

特别灵的是,看到最后的这枚花椒碗,以“一枚绽开的花椒”为灵感烧成的盛器。
作为以花椒为美食之灵魂的重庆人,看到它不仅格外亲切,更感到遗憾的是,我们常年以花椒为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却从没出制造出这样的瓷器。反倒是远在东洋的日本人独具匠心,将一颗花椒做得栩栩如生,真是越看越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