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有亮点的第93届奥斯卡奖大预测

在“武汉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2020年全球各大院线的票房算是死得透透的,不过各地封城期间“家里蹲”带火了网络流媒体院线,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也从善如流,允许在流媒体上映的电影报名参加本次奥斯卡角逐,因此今年的提名名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记得去年在电影院和朋友一起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改编自简·奥斯汀的著名小说《爱玛。》,青春诙谐的浪漫爱情喜剧,有着大胆而明丽的色彩,整体构图赏心悦目,女主角安雅·泰勒-乔伊的夸张长相与其演技相得益彰,不愧是后来在网飞大热剧集《后翼弃兵》中声名鹊起的新生代,比起去年得到奥斯卡奖提名的《小妇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d(^_^o)

事情有点奇怪,在封城期间我也找来不少新作,本是想要好好放松一番。可惜很多影片往往只能看到开始的一小段,我便败下阵来,失去继续观看的耐心( ;´Д`),也不知是不是影片本身的问题。直到11月才终于有一部影片吸引住了我,让我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它,这便是本次提名名单上的热门影片之一《芝加哥七君子》。电影的镜头把观众带回了半个世纪之前,美国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嬉皮士时代,年轻人高喊着“爱与和平”的口号,反对越南战争,前往作为民主党大本营的芝加哥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却最终导致汤姆·海登在内的八位社会运动人士被控“煽动暴动”而被捕的真实历史故事。当这场由美国司法部主导的臭名昭著的“政治审判”徐徐拉开大幕的时候,我也不过怀着淡淡的心情,然而影片用不同的侧面回顾这场社会运动的过程以及八位被捕的社会运动人士各异的性格特征,其剧本,演员,导演和剪辑展出对令人叹服的掌控与诠释能力——成为我最终力挺这部电影获得本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主要原因。

尽管名单上还有其他热门的影片,但《芝加哥七君子》这部电影的题材对于美国社会来说意义尤为与众不同。在这里插一朵小花:由英国演员埃迪·雷德梅尼主演的汤姆·海登可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在学生时代便起草被认为是当代学生运动重要的政治宣言之一的《休伦港宣言》,更在后来持续的社会运动中结识了好莱坞女明星简·方达,并与她结为夫妻。1982年至1992年间,汤姆·海登成为加州州众议员;1992年至2000年间,出任加州州参议员,后于2001年败选退休。尽管当年那场政治审判的当事人大多早已作古,但汤姆·海登最终能够成为搅动风云的时代弄潮儿,可能也有其人格魅力或性格的原因。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从头到尾都在“行为艺术”搞怪的嬉皮士艾比·霍夫曼,在最后作为证人代表出庭的一幕,面对由囧瑟夫扮演的检察官咄咄逼人的提问,他用机智的思维与理性的表达进行反驳之外,肯定了汤姆·海登作为一个出色爱国者的价值(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事方式和诸多分歧),更用“我从未因思想而受审”的台词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影片的主旨。我们可以看到,文明与野蛮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它甚至如同区隔干草市场酒吧与大街之间暗色玻璃那般脆弱,当警察摘下胸前的警徽,向一群手无寸铁的市民挥舞警棍暴力相向的时候,野蛮便成为主宰,文明荡然无存。

所以当辩护律师说着“只有民事审判,也有刑事审判,不存在政治审判”的时候,也是过于天真了,反倒是艾比·霍夫曼在不正经的嬉笑怒骂之中,清醒地洞见了主审法官与这场“政治审判”的核心问题。至于在该影片中受审的第八人鲍比·希尔,有关他的辩护律师问题一直在进行协调的黑豹党伊利诺伊州分布主席弗莱德·汉普顿——这个人被刺杀的故事则被拍成了另外一部名为《犹大与黑弥赛亚》的影片,其中扮演弗莱德·汉普顿的男演员也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很可能与扮演艾比·霍夫曼的沙查·巴隆·科恩产生激烈竞争,当然在我看来也只是伯仲之间。

本次竞争激烈的不只是最佳男配角,曾因在《沉默的羔羊》中扮演连环杀手而名声大噪的英国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这次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扮演一名不幸罹患痴呆症的老人,献上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可堪封神的演技。只可惜本次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很可能已经被《蓝调天后》中的查德维克·博斯曼和维奥拉·戴维斯提前锁定,安东尼·霍普金斯这次怕是很难再次戴上影帝桂冠。由丹泽尔·华盛顿担任制片的《蓝调天后》有着相当纯粹的“黑人视角”,若非对美国社会整体的“种族歧视”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这部影片的主旨也许会显得有些刻薄古怪,不知所云。然而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小号手列维,还是暴戾脾气的蓝调歌手玛……都是如此生动而满怀热情,爱做明星梦,并和所有其他肤色人种一样,在天性上毫无区别的平等的人类。他们不是什么供人享乐的“小玩意儿”,也理应享有《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说的平等对待:“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还有由赵婷导演拍摄的《无依之地》也是本次获奖的热门之作,改编自非虚构的报导文学《游牧人生》,讲述一个女人在丈夫罹患癌症去世之后,居无定所,成为一个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游历的边缘人故事。在纪录片式的波澜不惊之中,导演的视角始终温柔细致,尽管并不是一部符合大众口味的影片,但其中一些长镜头把美国西部的荒野拍得心旷神怡。因此,这部影片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这两项估计问题不大。至于赵婷在过去的采访中所说:“It goes back to when I was a teenager in China, being in a place where there are lies everwhere. A lot of info I received when I was younger was not ture…”不过是几句大实话,若连这都无法容忍,非要抡起大棒将人打入另册便是群体癔症的表现,不提也罢。╮( ̄▽ ̄””)╭

动画长片方面颇受好评的就是皮克斯制作的《心灵奇旅》了,实际看过之后发现没有评价中那么神,只是一个“乐极生悲”的反转故事,尽管讨论“生死”的命题,但也不难理解Jerry的含义。影片亮点不多,就看着碗鸡汤对不对你的口味。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当下,主人公满满的“求生欲”还是颇为应景,其中有几段颇为传神的钢琴爵士乐演奏,不仅是最佳动画长片,连同最佳原创配乐也一并拿下吧o(^▽^)o。提名名单中的《狼行者》也值得一看,导演之前的作品是《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连同这一部皆属于“爱尔兰民间传说三部曲”,秉承了一贯的风格,在3D动画大行其道的今天反而相当特别。

不过,也有些不尽如人意之作,比如表现好莱坞上世纪40年代经典影片《公民凯恩》幕后故事的《曼克》,导演大卫·芬奇找来的是奥斯卡影帝加里·奥德曼,新生代丽莉·柯林斯这种阵容,照理说成果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影片是尽量贴和时代的Old fashioned,最佳艺术设计奖或许能得吧,但黑白画面的纯粹却难掩这“一言难尽”的纷乱题材。这里,我真的忍不住要咆哮体一句:好莱坞现在就只能搞这种“炒冷饭”的东西了吗?(#゚Д゚)

还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信条》,因在海外市场率先上映,而在中文社交媒体上成为大热的话题之作。尽管没能到影院大荧幕前享受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但要我说“两口子闹离婚”的薄弱剧情,实在撑不起“拯救世界”这种庞大三观。我是没看出这故事有啥“烧脑”的,倒是现实生活中的离婚大战确实很“烧脑”(´-ω-`),现在更添了“冷静期”,就算你找个CIA特工帮忙都未见的能搞掂。如果诺兰是想要借此告诫诸位“不要随便结婚更不要随便生娃”,倒也还说得过去……遵循“能动手就别吵吵”的原则,对于家暴渣男的解决办法就是一枪崩掉,搞什么“钳型战术”形同牛刀杀鸡,故弄玄虚的东西赶紧给我歇菜!

此外,《乡下人的悲歌》本来拥有绝佳的原著,但架不住新手编剧胡搞,硬生生地把这部影片弄进了金酸梅奖的行列。看来最佳女配角也将再度与格伦·克洛斯失之交臂,转而拥抱首位入围奥斯卡的韩国女演员尹汝贞。韩国电影从去年的《寄生虫》开始大放异彩,而本次获得多项提名的《米纳里》也风头正劲。尹汝贞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多年前韩剧大行其道之时,相比《蓝色生死恋》这种偶像剧,我妈更爱看《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种家庭剧。尽管我一直觉得韩国这些剧集里所宣扬的价值观十分陈腐,惟有欧巴桑们的演技让我无可挑剔,久而久之便记住了尹汝贞所扮演的角色。

说起能让人记住的脸,怎能错过这次以《酒精计划》大放异彩的丹麦国宝级演员麦子叔(((o(*゚▽゚*)o)))。说起这位仁兄,曾经在《007大战皇家赌场》中扮演大反派把詹姆斯·邦德虐得不要不要,后来在我看过的影片中不是魅力反派便是冷峻杀手,但这一次麦子叔扮演遭遇中年危机的高中教师,跟三个好基友展开一项持续醉酒的实验。尽管这是一场注定集体崩坏的尝试,但麦子叔直到结尾处的激情热舞依然演技精湛,更别提他在整个影片中惟妙惟肖地表现出0.05%、0.1%以及更高的醉酒状态。该影片绝非是简单以酒精为载体的中年危机故事,导演以丹麦哲学家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所创立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在“爱与死亡”中探索生命的终极价值,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存在主义肯定作为“人”的价值,强调个体的行为(或选择)先于本质,所以挪威的导演安德斯·汉默的纪录短片《不割席》在当下更有特别的意义。这部以香港反送中运动为题材的纪录短片,在35分钟的时间里表现了诸如中大之围,理大保卫战等标志性事件。看着那些勇敢的香港年轻人在前线奋战的身影,我泪流满面,百感交集……或许人类关于自由的抗争永远都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那么好吧,我们将战斗到底。没什么可说的,必须手动点赞。

抗争固然是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但我一直记得在台湾东吴大学听到人权研究中心的主任所给出的答案,她说:“在100%的服从和100%的反抗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可能。”用这句话与诸君共勉,并期待25日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

最佳影片提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犹大与黑弥赛亚》、《曼克》、《米纳里》、《无依之地》、《前程似锦的女孩》、《金属之声》、《芝加哥七君子》

最佳导演提名:郑李烁《米纳里》、埃默拉尔德·芬内尔《前程似锦的女孩》、托马斯·温特伯格《酒精计划》、大卫·芬奇《曼克》、赵婷《无依之地》

最佳女主角提名:维奥拉·戴维斯《蓝调天后》、安德拉·戴《美国诉比莉·哈乐黛》、凡妮莎·柯比《女人的碎片》、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无依之地》、凯瑞·穆里根《前程似锦的女孩》;

最佳男主角提名:里兹·阿迈德《金属之声》、查德维克·博斯曼《蓝调天后》、安东尼·霍普金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加里·奥德曼《曼克》、史蒂文·元《米纳里》;

最佳女配角提名:玛丽亚·巴卡洛娃《波拉特续集》、格伦·克洛斯《乡下人的悲歌》、奥利维娅·科尔曼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阿曼达·西耶弗里德《曼克》、尹汝贞《米纳里》

最佳男配角提名:沙查·巴隆·科恩《芝加哥七君子》、丹尼尔·卡卢亚《犹大与黑弥赛亚》、小莱斯利·奥多姆《迈阿密的一夜》、保罗·拉西《金属之声》、凯斯·史坦费尔德《犹大与黑弥赛亚》;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犹大与黑弥赛亚》、《米纳里》、《前程似锦的女孩》、《金属之声》、《芝加哥七君子》

最佳外语片提名:《酒精计划》、《少年的你》、《集体》、《贩肤走卒》、《艾达怎么了》;

最佳动画长片提名:《½的魔法》、《飞奔去月球》、《小羊肖恩2:末日农场》、《心灵奇旅》、《狼行者》;

最佳纪录短片提名:《Colette》、《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不割席》、《Hunger Ward》、《献给拉塔莎的咏叹调》;

最佳艺术设计提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蓝调天后》、《曼克》、《世界新闻》、《信条》;

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爱玛。》、《蓝调天后》、《曼克》、《花木兰》、《匹诺曹》;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提名:《爱玛。》、《乡下人的悲歌》、《蓝调天后》、《曼克》、《匹诺曹》;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誓血五人组》、《曼克》、《米纳里》、《世界新闻》、《心灵奇旅》

最佳摄影提名:《犹大与黑弥赛亚》、《曼克》、《无依之地》、《世界新闻》、《芝加哥七君子》;

最佳视觉效果提名:《爱与怪物》、《午夜天空》、《花木兰》、《独一无二的伊万》、《信条》

2 Responses

  1. 一个建议,片名可否用原英文,而不是译名?认为片名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1. 影评是写给中文读者的,所以用译名可能更合适一些,有的时候不同地区的译名会非常有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