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台Vol.2@那些逝去的歌声[内附试听]

本次的音乐电台的主题是「追想与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歌声」,原本应该在清明放出,结果拖到了立夏之后……选了10首歌,风格类型混搭得一塌糊涂,我也不知道最后为什么会弄出这样的List。但由此可见,我从学生时代听音乐便荤素不忌的习惯,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只耳朵在听流行摇滚,那只耳朵也许就伸向了乡村民谣;今天也许是电子金属,明天可能就会变成古典巴洛克。音乐的乐趣是无穷无尽,而那些激动的伤感的怀旧的音乐记忆更是数不胜数,那么我们便开始吧——

1.Michael Jackson – Heal the World
09年惊闻MJ去世的时候,我正在丽江旅行,突如其来的噩耗导致了一整天的茫然无措。次日清晨,小心收拾起低落的情绪重新踏上旅程,大步穿过大研古镇酒吧一条街的时候,听到其中一间酒吧里隐隐有熟悉的歌声传出,仔细一听便是这首Heal the World了——是呢,怎么能忘记这首歌呢。我闭上眼睛便能想起那动人的旋律——在一片嬉闹声中,一个孩童用稚嫩声音在细细地述说:Think about um… the generations and say we wanna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our children and our children’s children,so that they ,they,they,they know it’s a better world for them.And think,think make it better place.

这首歌是MJ为自己创立的同名慈善组织所作,演唱中MJ的嗓音有些偏女性化,这种性别模糊的柔美感正是他声线实力的具体表现。我感到MJ对这个世界的人文关怀都写在了歌词里,其中充满了温暖的鼓励与美好的愿景,拥有催人泪下的魔力……这应该不是我听的第一首MJ的歌,却无疑是最让我感动的一首。在听到这首歌之前,MJ给我的印象不是蹦蹦跳跳便是火爆异常,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从他那里听到这样的音乐!

记得最先向我介绍MJ的,是初二遇到的一个学现代舞的女孩,她非常崇拜MJ,说他是「舞蹈之神」!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对MJ一无所知的我还觉得她太过夸大其词。直到后来的90年代末,观看了MJ的演唱会录像才发现,「舞蹈之神」不过是他诸多头衔的其中之一。MJ不仅仅是流行音乐之王,更是一个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的天才!作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艺术家,他还独自支持了39个慈善基金会,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

然而,这样天真善良如孩童一般的旷世奇才,却屡遭世人误解,甚至是妖魔化的诋毁。关于他漂白皮肤的传闻,最终证实那不过是罹患严重白癜风的结果。至于娈童的丑闻更是子虚乌有。在MJ去世之后,当年的「受害者」终于鼓起勇气站出来坦白——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父亲为了钱而让他撒下的弥天大谎!

我在09年10月,去电影院观看了MJ定于2009年7月在伦敦举办的《This Is It》个人演唱会所作彩排为题材的纪录片。伦敦演唱会是永远不可能开演了,在MJ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影像中——这个已不在人世的天王巨星依然闪闪发亮,在表现出卓越才华的同时,他更拥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爱他,亲吻他,倾倒并为他疯狂,因为他是Michael Jackson。

2.Carpenters – Yesterday Once More
这一首不用我多说了吧……地球人都听过,现在也该是放给火星人听的时候了。很幸运的是这首歌,成为我对英文歌曲的启蒙认识,Karen那略带忧郁感的女中音,结合清新怀旧的词曲,Yesterday Once More理应经典不朽。不过我是在听Carpenters乐队很久之后,才知道其演唱者早已去世,而且还是因为……因为……「减肥」这么囧的原因=。=~Karen于1983年去世的时候,年仅32岁。我常常想,如果Karen能活到今天,说不定他们两兄妹仍在唱。

3.John Lennon – Imagine
如果说MJ是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符号,那么以Lennon为首组建的The Beatles乐队,则是20世纪垮掉一代的精神偶像。The Beatles毫无疑问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在60年代里,乐队一行所到之处,无不引发空前绝后的狂热。原本我想放出那首著名的「Yellow Submarine」,但考虑到乐队成员中尚有健在者,所以还是选择了在1981年被乐迷枪杀的John Lennon的作品。

我承认The Beatles乐队为世界范围内的摇滚乐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就在之后数十年中都难以被后继者超越。关于John Lennon反战立场与理想主义更是有太多溢美之辞,但对于Imagine这首歌里的乌托邦式梦想,我却很难找到认同感。在The Beatles乐队崛起的时代里,太平洋西岸的人们正踉踉跄跄地走出大饥荒的噩梦,却愕然发现历史的车轮正在开倒车,碾过不计其数的血肉之躯,将灵魂打进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然而这巨大的悲剧,正是人们乌托邦式愿望的具体实践所导致的。历史用血淋淋事实一再告诫:「理想主义也许可以带来美好未来,亦有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正如诗人徐志摩去英国途径莫斯科的时候,在《欧游漫录》中所写:「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之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尽管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所写下的文字,却如同预言一般灵验。所以乌托邦神马,偶真不敢认真地去相信。

4.Nirvana – 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即使你从未听过摇滚,这张来自Nirvana乐队的《纽约不插电》专辑,也值得一试。这不仅仅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现场录音之一,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音乐非常耐听。主唱Kurt Cobain在这场演唱会中,平静的可怕,一改往日的狂放不羁,将暗涌激荡的情绪压抑在动人的歌声之中,缓缓弹拨着手里的吉他,唱出一首首经典之作。穿插在每首歌曲之间,Kurt与台下歌迷们的互动,也为这场演唱会增色不少。但在此之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便传来Kurt饮弹自杀的消息,更为《纽约不插电》这张专辑增添了浓重的传奇性色彩。

不过我想,对于真正的摇滚乐迷来说,单单听一首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肯定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事隔多年再将整张《纽约不插电》从头到尾听上几遍,在Kurt的歌声中,怀念这支伟大不朽的乐队和这个帅气得惊人的摇滚天才。Nirvana一词,意思是无忧无虑的境界,也就是「天堂」。Kurt曾经说过:「我不期望他们懂得我们的音乐,但我总是力图使他们理解我们。也许有一天,我能打动他们,我真的是希望如此。」我有时候会想,也许在乐队成立之初,便已注定了这个天才会在1994年4月5日对自己扣下扳机。如果那一声孤独的枪响,能使Kurt前往真正的天堂,那么我的内心便能得到安慰。虽然有些寂寞,但我愿意为他祈祷。

5.John Denver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提到美国乡村音乐,就不能忽视John Denver这个名字,他是我所接触到的第一位美国乡村乐歌手。记得当年在电视里看到这位相貌平平的美国人,我甚至感到吃惊——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把木吉他,在Denver的手下如同施了魔法,干净流畅的音乐如清澈溪水一般淙淙流淌过耳朵——是他关于亲人,故乡,还有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爱与赞颂。从John Denver的歌里,你可以感受到美国乡村音乐的本质:自然,纯真而美好。

作为多次在流行歌曲和乡村歌曲排行榜上占据首位的名人,Denver的作品不仅在西方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就连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在制作《侧耳倾听》的时候,宫崎骏都建议把这首「乡村之路」放进影片里,可见流传之广。日本·本名阳子的翻唱版也许不如Denver的原唱这样具有地道的美国乡村风情,但在我看来却也另有一番清新灵动的气质。在以后的音乐电台节目里,我会放出这个版本让大家对比收听。

6.Audrey Hepburn – Moon River
记忆中这并不是Audrey Hepburn第一次在电影里唱歌,但仔细一查才发现,我非常喜欢的《窈窕淑女》里,Hepburn的那些歌实际上是别人代唱的,而唯有Moon River才是Hepburn的原唱。但1963年发售的《蒂凡尼的早餐》原声大碟里并没有收录Hepburn的演唱版本,直到1993年「Music from the Films of Audrey Hepburn」这张专辑面世,世人才能听到这韵味十足的原唱,但此时Hepburn已经去世。

如今我们只能在老电影里,重温记忆——《蒂凡尼的早餐》里的她坐在大楼防火通道里边弹边唱,成就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Hepburn因此第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从歌声里可以听出,Audrey Hepburn并不是专业的歌手,也没有一副特别出色的好嗓子,可唯有那份缱倦缠绵的忧伤,徘徊在听众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让人难以忘怀……

7.Renata Tebaldi – Madama Butterfly
喜爱歌剧的朋友,对普契尼《蝴蝶夫人》的剧情应该不会陌生。如今已成为歌剧院常演剧目的《蝴蝶夫人》,在1904年在米兰首次演出的时候,却遭遇滑铁卢式的惨败——这个以十九世纪末的日本为背景,讲述日本女性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的爱情悲剧,受到了观众们毫不留情的嘲笑与嘘声。不过,真正伟大的作品不会淹没在失败之中,普契尼重新审视剧本,做出了大幅删改,于同年再度上演,终于逆转败局,大获得成功。这段“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传奇也成为世界音乐史上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普契尼的这部《蝴蝶夫人》,其特别之处在于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转而全力气刻画女主角乔乔桑的心理活动,因此乔乔桑的扮演者尤为重要,但这世上还有比意大利歌剧皇后Renata Tebaldi更适合出演这个角色的人选吗?听——从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第一个音符开始,Tebaldi就以纯净的天籁之音,紧紧抓住听众的耳朵——营造出只属于她自己的音乐世界。也难怪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便惊艳不已,称之为“天使般的美丽歌喉”!Tebaldi曾在舞台上,成功演绎包括威尔第和普契尼的作品在内的一系列女高音角色,为歌剧表演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许她在戏剧性方面表现略有不足,但在我看来那些不可思议的灵巧的花腔演唱,正是Tebaldi的独特之处,也是作为DIVA(歌姬)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8.Maria Callas – Casta Diva
作为20世纪伟大女高音之一的Maria Callas,她在国人眼中的名气可能比我喜欢的Tebaldi更大一些。我猜不少人也许从未听过(因为在Callas音乐事业的黄金时期,国人根本没有渠道或机会听到她的演唱),仅仅是因为她与希腊船王的那段旷世情缘——尽管奥拉西斯最后娶了那位被刺杀的美国总统的遗孀:杰姬·肯尼迪。我在为本期电台选曲的时候,曾反复对比聆听了Callas与前面Tebaldi的《蝴蝶夫人》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对于相同旋律的演绎,Callas与Tebaldi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相比Tebaldi清新灵巧的演唱,Callas声线更加明朗宽厚,所以在我看来比起普契尼或威尔第,她也许更适合瓦格纳式的恢宏大气。

因为世人老是把Callas跟Tebaldi相比,这位来自希腊的女高音歌唱家以自己能演绎《女武神》和《清教徒》而拥有绝对的自信。不过我花了半天的时间,也没能找到她这两部歌剧的录音,最后只好选了这首来自贝利尼《诺尔玛》里的咏叹调。据说「诺尔玛」这个角色对女高音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声乐技巧,还要有足以连续唱上一个多小时的体力,此外,她还必须是一个很好的戏剧演员,能够独自掌控整个舞台的气氛以及观众的情绪。不过从这首咏叹调便可听出,《诺尔玛》简直就是为Callas量身打造的——贝尔尼笔下自然流畅的旋律,结合Callas那戏剧与抒情兼而有之的演绎风格,无疑是天合之作。

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正处于巅峰状态的Callas,将《诺尔玛》这部冷门的歌剧唱到大红大紫。谁也说不清到底是Callas成就了《诺尔玛》,还是《诺尔玛》成就了Callas?不过相比Tebaldi,Callas仅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在达到事业辉煌的顶峰之后便迅速凋零,这也是令人叹息的憾事。

9.Luciano Pavarotti – O sole mio
说到歌剧,怎么能不提起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呢?但也许是上帝想听歌剧,所以把这位有着「高C之王」美誉的歌唱家,于2007年9月6日将他召唤而去。这无疑是人类的重大损失——「三大男高音」从此不再完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最爱的卡雷拉斯,目前还尚在人世。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帕瓦罗蒂那铿锵有力,如同金属一般的歌喉,但在他所有的演唱中,我觉得最适合他来唱的,始终是这首拿坡里民歌——O sole mio(我的太阳)。

说来也奇怪,意大利这个有着深厚歌剧历史渊源的国家,盛产能够出演古典歌剧的美声是理所当然,但「世界三大男高音」中,仅有帕瓦罗蒂一人来自意大利,而卡雷拉斯和多明戈都是西班牙人,笑。当然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国籍不同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至交。三人联手合作,分别在90年的罗马、94年的洛杉矶和98年的巴黎,借着世界杯足球赛的机会举行了「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由于98年的那场在埃菲尔铁塔下举行的演唱会,我曾观看过现场直播,所以印象尤为深刻。那日重听他们在90年罗马演唱会上的安可曲目,第一首便是「O sole mio」,他们三人不甘示弱互飙高音,现场掌声雷动。而我,即使并不曾亲见那样的场景,也激动得流下泪来……再一次确认:音乐的魅力,是不朽的。

10.Elton John – Candle in the Wind 1997
最后这首歌的演唱者,英国流行乐坛的大姑妈——Elton John爵士。不过需要提醒的是,Elton John虽早已退出演艺圈,但他并没有去世。但这首于1997年录制的翻唱歌曲,却是为了纪念戴安娜王妃的逝世。原本是Elton John于1973年献给玛丽莲·梦露的「风中之烛」,将之献给同样红颜命薄的戴妃,是再合适不过了。

记得当年惊闻戴妃逝世的时候,正值高中军训结束(我恨军训!)——那是一个宝贵的不用早起的清晨,我和宿舍里的其他三个女孩子,赖在床上睡懒觉,突然其中一个在听收音机的女孩大声叫了起来:「戴安娜王妃去世了?!」——瞬间清醒,惊呆,难以置信……然后大家纷纷打开手边的随身听,调到播放新闻的广播频道。谁想时过境迁,这已是戴妃葬礼的正在进行时。长达一个星期的信息闭塞,让我对眼前的噩耗感到茫然无措,随即陷入深深的忧郁。而英格兰玫瑰的突然凋落也为我高中生涯的开端,添上了一笔忧伤的色彩。

后来听到了这首重新填词的Candle in the Wind 1997,我习惯称之为「英格兰玫瑰」。Elton John的歌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如此催人泪下的歌词与至真至情的弹唱,还是给我留下了无语哽咽的印象。戴妃身前的种种纷扰是非,均已随斯人而去,唯有那如同玫瑰般的娇艳容颜,以及她悲天悯人的善行,值得人们始终怀念……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