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台Vol.3@来自吉卜力的歌[内附试听]

之前写的《悬崖上的波妞》评论,我在文章的最后放出了“崖の上のポニョ”这首主题歌。从那时起就很想做一期关于吉卜力的音乐电台,不过从选曲到完成,却跟我最初的设想完全不同。也许是想让大家领略除久石让之外更多不同的音乐类型,于是宫崎骏的部分在本期节目当中就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来自高畑勋,近藤喜文、宫崎吾朗等人作品中的音乐。虽然一说起日本的吉卜力工作室,便会让人联想到宫崎骏这个名字,但我想借此期节目想要告诉大家的便是:“吉卜力绝不仅仅只有宫崎骏”这一点罢了。

1.プロローグ(From 天空之城 1986)
宫崎骏拍摄《风之谷》的时候,吉卜力工作室尚未成立,因此1986年的《天空之城》才应该算吉卜力的首发制作。这部根据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里飞岛国空中城堡Laputa为舞台的电影,一经推出便受到热烈欢迎,除去无可挑剔的故事情节之外,音乐家久石让为这部影片所作的配乐,也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主题曲“君をのせて”自然是令人难以忘怀,但整部影片的配乐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却是在早晨的轻雾中,少年巴斯爬上屋顶吹响小号的那段旋律——那嘹亮的小号声打破山谷的寂静,听起来清新悠远,极具魅力。

不过在《天空之城》的原声碟里面这段并没有单独收录,而是被整合在“スラッグ溪谷の朝”的后半段,而印象专辑里的“ハトと少年”配器似乎跟影片里的感觉不太一样,唯有在交响乐集《大树》里,小号终于成为开场白,结束独奏之后,交响乐团里的长号,圆号次第加入,增加了音乐的厚度,接下来是主旋律“君をのせて”的展开,最终以“スラッグ溪谷の朝”的静谧结束。在我听来,开场中那迷人的小号声,仿佛是吉卜力所吹响战斗的号角——毫无疑问的是,在《天空之城》的之后,吉卜力工作室持续推出的佳作,宫崎骏、铃木敏夫和高畑勋共同开创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2.Home,sweet Home(From 萤火虫之墓 1988)
“Home,sweet Home”是一首在英语世界里传唱超过150年且经典不衰的老歌,其旋律由英国人亨利·毕肖普爵士谱写,歌词则是美国诗人约翰·霍华德·佩恩的杰作。在看完让人心情沉重的《萤火虫之墓》之后,我惊奇的发现这首影片中由意大利女高音Amelita Galli-Curci翻唱的插曲,在脑中仍余音缭绕,久久挥之不去。而更加奇怪的是无论是印象专辑,还是原声碟都不曾收入这首歌曲,最后我在98年发行的合集“STUDIO GHIBLI SONGS”中找到了它。尽管很多评论都着重于影片中的“反战诉求”,但导演高畑勋却一再表示该片跟“反战”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想借由故事中清太与节子脱离社会群体、想以仅仅两人来建立一个家庭生活的行为予以反思。如此一来,便能理解高畑勋将Home,sweet Home这首歌插入影片中的真实用意。

不过由于该片无法抛开二战的历史背景,因此我认为大多数评论中的“反战”解读并不是全然无据——清太与节子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就不会失去父母变成孤儿。无法照顾自己更遑论照顾他人的哥哥带着妹妹离开亲戚家,自立门户固然是缺乏常识的荒谬;没有生存能力,于是为了食物不惜偷窃抢夺之举,亦是清太其人性与价值观扭曲的具体表现——但如要将一切责任推卸在两个年幼孩童的身上,则是可耻的倒果为因。在这一点上,我感觉高畑勋的辩驳有过于薄弱之嫌。只能说“反战诉求”或许不是导演刻意追求的重点,但弥漫在《萤火虫之墓》里的种种悲剧性场景,却无时不可地迫使人们去反思战争的意义。时代的荒谬投射出两个孩童悲惨命运,亦是一出颠三倒四的黑色荒诞剧,无尽的痛苦与绝望也许只有死神才能拯救。

3.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From 岁月童话 1991)
如果没记错,这部于91年上映的动画影片,是吉卜力工作室首次改编漫画的制作,监督由高畑勋担当。虽不是宫崎骏式的卖萌,但这个从大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童年生活并从而找到人生意义的故事从另一个意义上充满童真。跟上面的《萤火虫之墓》一样,《岁月童话》的主题歌亦是翻唱之作。它原为美国电影《The Rose》中女歌手Bette Midler所唱,高畑勋认为这首歌曲风格颇有“曾经有过历练的长者、看见眼前有着像它当年迷茫的青年,而向它所传授人生智慧”的景象,适合放在末尾,并将原版的英文歌词修改为他所翻译编写的日语歌词。演唱者都春美,是出生自日本京都的演歌歌手。兴起于日本明治时期的“演歌”放到如今似乎已不太流行,但正是高畑勋的这种“反向操作”的用人方案,给这首主题歌带来一种成熟的风韵,令人回味无穷。

4.海になれたら(From 听到涛声 1993)
93年改编自冰室冴子原著小说的《听到涛声》,是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首部电视作品。这亦是历代吉卜力作品中唯一非由演艺圈艺人,而是以专业声优担任配音的作品(你可以在CAST名单里看到很多熟悉的人名,诸如飞田展男、关俊彦、绿川光等)。唯有剧中女主角武内里伽子的配音由非专业的坂本洋子担任,片尾主题歌“海になれたら”也是她所演唱的。据说制作之初主题歌曾列入考虑采用中岛美雪的《傷ついた翼》,但最后还是以这首由影片监督望月智充填词的歌曲定案。

“海になれたら”的词曲中都有些淡淡的忧伤,一如影片里高中生杜崎拓对从东京转学而来的里伽子“欲说还休”的恋慕之情。小说原作者冰室冴子后来还写了第二部,讲述他们在大学里的成长,而在此部动画片的结局之处,亦有拓与里伽子重逢的暗示。但在我看来,让那些青春岁月中的彷徨与泪水,留在记忆中便好。在高知港延绵不断海涛声的伴随下,铭记于心的回忆不会有褪色的一天。

5.たぬきさん遊ぼじゃないか(From 百变狸猫 1994)
最初接触到《百变狸猫》这部作品是96年去香港旅行的时候,当时有为亲切的姐姐送了我一套《百变狸猫》的彩色漫画,后来才看了这部高畑勋执导的吉卜力动画,因此我对这部影片的认识是从静态到动态的。不过即便如此,当年我对这部影片的配乐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被狸猫们光怪陆离的变身形态抓住了全部的注意力。不过多年之后,重听这张原声碟,却发现除却华丽画面的干扰,由上上台风与八草乐团制作的背景音乐非常耐听。在以童谣,民谣以及三味线等传统器乐演奏的音乐中,不仅充满了天真的童趣,更带着浓浓和风的烙印。个人最爱的是这首《たぬきさん遊ぼじゃないか》,正是一首日本传统的儿歌,可惜这段童音合唱仅仅只有21秒的长度,听着完全不过瘾。偶也不知上哪儿能找到完整版……挠墙ing……

6.Country Road-Violin Version-(From 侧耳倾听 1995)
这就是我在上一期音乐电台中提到的来自本名阳子的翻唱版本,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我的确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才喜欢上Country Road这首歌的。虽然丹佛的原唱纯朴自然,但本名阳子在影片中,搭配小提琴伴奏的演唱才是我的最爱。如今细听起来,歌声中似乎某些细节的部分有略微走调的样子,但正是因为白玉微疵让我更加喜爱它。

有资料表示在《侧耳倾听》中光是处理雫与圣司他们演唱乐曲的场景就花了制作人员半年的时间,为了让画面中人物演奏乐器的动作写实,用了近3000张的底图——如此耗费人力物力,仅仅为了这短短3分钟的剧情!不过制作人员的努力的确没有白费,虽然仅有3分钟的剧情,但这无疑已成为影片中最引人入胜的经典场景——本名阳子的本色声线,外加小提琴清新灵动的演奏,更是为Country Road这首歌增添了不可思议的魅力。

7.On Your Mark(From Ghibli实验剧场 1995)
在《侧耳倾听》公映之时,片头前被安排放映的“Ghibli实验剧场”,便是这部宫崎骏为日本双人组合乐队CHAGE&ASKA的歌曲“On Your Mark”所制作的短片动画。在短短6分48秒的时间内,宫崎骏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富于想象力的未来世界,而其中两位机智勇敢的警察,据说就是按照CHAGE&ASKA两位成员的形象设计的。剥开科幻世界的外衣,老宫也许在向观众表达这样一个理念:无论在什么时代,即便是在备受污染(不一定是核污染)的世界,纯真的梦想都应该放飞到阳光里去,而不是被埋藏在不见天日的黑暗之中。剧情中的平行空间与圆满结局似乎在鼓励世人:即便在过程之中遭遇失败也好,挫折也罢,只要坚持不懈多尝试几次,最终总能获得成功。尽管其表达的方式有些隐晦,但我认为,这跟宫崎骏一贯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相符的。

8.もののけ姫(From 幽灵公主 1997)
97年的《幽灵公主》是评价很高的的一部作品,在日本之外也大受欢迎,不过我个人对该片并不是很感冒。从整体上来说,宫崎骏的愤怒情绪在影片中表现得有点失控,倒是久石让那略带几分神秘感的配乐给影片加分不少。初次观看本片的时候,结尾处的主题歌只给我清澈悠远的印象——仿佛是一个妇人站在荒原上唱着古老的歌谣,有种孤立遗世的气质。但……但是当我知道演唱者米良美一是男人的时候,那种震撼简直是颠覆性的!感觉就好像是整个世界一口气翻转了过来!!

细查之后才发现,世上竟然有“假声男高音”这种妖孽生物的存在,而米良美一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若是不设立场来聆听米良美一的歌声,其实让人很难判断他的音质到底该算哪一边。据说当年宫崎骏在广播里听到他的歌,亦是惊为天人,便把他找来演唱这首《もののけ姫》。这种不拘一格的作风,倒是挺像老宫的性格——在聆听米良美一的美声的同时,也让世人了解到这位顶尖假声男高音的存在。

9.テルーの唄(From 地海战记 2006)
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子承父业,成年之后亦涉足动画领域,但他首次登台亮相的作品《地海战记》无疑是一个杯具。这部影片无论是剧情的整体把握还是细节方面的刻画都相当失败——虽说是改编自娥苏拉·勒瑰恩的《地海》系列小说,但在全剧终了之时,却让人陷入不知所云的森森疑惑。据说此片拍摄之初,老宫就非常反对儿子执导此片,而且在之后的整个制作期间,这父子都避而不见。老宫甚至在05年年底还向铃木敏夫提出撤换导演的要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有褒有贬,但《地海战记》得到的大多是负面的评价。

在这场名为“地海战记”的灾难之中,宫崎吾朗的导演水平固然有待提高,不过他在音乐方面的眼光却是相当独到,尤其是将当时还是一个无名新人的手嶌葵提拔出来,演唱《地海战记》的主题歌“テルーの唄”——清唱般的开场,吟唱似的歌词,并没有豪华的旋律或配器,仅由手嶌葵那空灵澄澈的嗓音主导,在透着淡淡的忧伤的同时,却又带着奇妙的治愈感。于是,单曲CD亮相便惊艳世人,一时之间成为话题之作。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为这首歌过于成功,使得大家对《地海战记》抱有过高的期待?

10.朝ごはんの歌(From 来自虞美人之坡 2011)
在经历了06年的根本失败之后,我相信宫崎骏父子之间恐怕多少也有所自省,否则也不会在时隔5年之后,携手制作改编自少女漫画的动画作品《来自虞美人之坡》。(在这里顺便吐个槽:我看了两遍也搞不明白这片子到底哪里不河蟹?居然每次在Wiki上查这部电影的资料都撞墙,有时候甚至连“吉卜力”也连带遭殃!可见#FuckGFW #FuckFBX是必须的!)该影片脚本由老宫撰写,儿子吾朗担任导演,以横滨港为舞台描绘出一幅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怀旧市井图像。虽然并没有特别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在一片波澜不惊的剧情中,让观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剖白,以及少年们的青春活力。

影片在轻快的爵士风钢琴弹奏之中拉开帷幕,山坡上明治时代的旧居印入眼帘,随着少女从睡梦中苏醒,手嶌葵如同烟雾一般的嗓音开始唱起可爱的歌词。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想到像手嶌葵那样的声线还能唱JAZZ!相比翻自1974年森山良子原唱的主题歌,这首“朝ごはんの歌”的别致之处不仅在于它的JAZZ曲风,更在于其中的歌词对普通生活的细致刻画,也给影片的开场渲染出令人愉悦的轻松氛围。宫崎吾朗打破常规,让并不太出名的武部聪志出任《来自虞美人之坡》的音乐制作,而事实证明这亦是成功之举。充斥于整部影片的JAZZ和Latin风的背景音乐带着浓浓的怀旧气息,这正与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流行喜好相符。影片中甚至插入一首我极其熟悉的老歌《红河谷》,把英文歌词翻译成日文来唱,听上去又有不同的感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ack to Top